当前位置:首页 >>**已删除** >>景区管理

降价令”倒逼国有景区转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降价令”)刚满一个月,各地国有景区已开始降价。目前,山西、江苏、湖南、山东、青海等多个省区市已出台门票降价方案,多数景区降幅达10%-30%。

公开资料显示,近一个月,湖北省宜昌市发改委和宜昌市旅游委对该省西陵峡风景区、三峡猴溪门、世外桃源、车溪土家民俗旅游区等12家重点景区(点)发文降低了门票价格,整体降幅达10%以上。山西省发改委宣布,将其国有及国有控股A级景区门票价格继续执行统一降价15%的优惠政策,执行至2019年底。江苏省物价局在推动瘦西湖等景区先期降价后,又于7月1日起将5A级景区常熟沙家浜旺季门票从110元降至100元。而山东省青岛市唯一的5A级风景名胜区崂山,也从7月16日起推出“一票制”门票,旺季价格为每人180元,3日内有效,票价降幅达26.5%。

近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景区门票价格监管,对遏制门票价格过快上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门票价格管理和定价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依然存在。

“降价令”提出国有景区门票的降价目标:2018年,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以景区合理运营成本为基础,科学、规范、透明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健全,对促进景区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降价令”要求各地区应确保于今年9月底前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鼓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工作进度。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降价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于2018年11月底前报送国家发改委。

不难发现,多个省区市出台的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方案正是对“降价令”的回应,将倒逼国有景区和旅游业转型。目前,国有景区在相关主管部门指导下实行属地管理,景区的维护管理、经营模式、资金收支和人员管理等主要由所在地地方政府具体负责。目前经营管理景区的有地方政府派出的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多数实行自收自支,企业化运作。政府财政支撑弱化和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强化,导致国有景区通过高价门票的方式把景区支出转嫁到游客身上。

国有景区基本上属于自然景观类、文物景观类的旅游景区,是具有公共性或准公共性的资源,过分追求景区门票收入,背离了其满足公民陶冶性情、增长知识等需求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此外,长期来看,“门票经济”很难持续,门票价格上涨会引起游客反感,甚至抵制到当地旅游,反而会影响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欧美还是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旅游景点基本都遵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免费或低价,旅游经济主要靠延展产业链、开发周边产业、完善服务来实现。

目前,“降价令”已经初显成效。从多个省区市已经推出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方案来看,多个省区市通过适度降低部分景区偏高门票价格,优化整合景区联票价格,积极推行一票多日游,并依托自身特色做长产业链,有利于充分挖掘游客在住宿、餐饮、购物、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可以预见,“降价令”的进一步落实,将推动以自然景观类、文物景观类等为主的国有景区回归公益属性;同时有益于改善当前众多旅游景区对于门票经济的依赖,促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