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乡住宿“明码标价”引争议
来源:新京报
雪乡“宰客”风波未平,“堂堂正正宰客”的定价再次受到争议。11月24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雪乡旅游风景区对住宿价格进行公示。其中,普通标准间880元/天,豪华标准间1080元/天,豪华单人间1580元/天,商务套房2580元/天,就连没有独立卫浴的普通炕房型也标价380元/天。元旦、周末还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浮15%-30%。除了住宿,雪上娱乐项目也价格不低,有网友称一家三口要准备2万块钱才够玩趟雪乡。
“明码标价”让网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根据新京报记者查询,携程、马蜂窝对当地住宿的介绍和点评显示,房间多是以火炕为主,有游客评论称“住宿一般”、“房间不大”、“性价比不高”等,但也有游客表示选择这类住宿的原因是在景区内部的景色比较好,同时无需购买景区门票。但是这样的“明码标价”一出,不少网友还是表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一个冬天,雪乡“宰客”的风波就曾引发全国关注。先是一间火炕屋上千元的旅馆价格欺诈、后又有雪乡导游强制游客购买游览套票、动手殴打游客,扬言雪乡“9个月磨刀,3个月宰羊”。因为综艺节目大火的“雪乡”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受到全国关注,随后存在价格欺诈的旅馆被罚5.9万并限期整改,涉事导游被吊销执照、涉事旅行社被罚15万。
为了恢复游客信任,雪乡表示进行了整改。就在今天(11月25日),哈尔滨还宣布已在全市设立了旅游诚信基金,包括雪乡在内的旅游消费维权可先行赔付。此外还组建工作组巡防监督,重新开园时在店铺、民宿增添了二维码,游客可以扫码评价或投诉,并且承诺不宰客,强调明码标价。
景区住宿价格属市场调节价
在黑龙江省物价局的网站上,新京报记者看到今年9月30日发布的《黑龙江省旅游业明码标价规定(试行)》的通知刚刚发布了政策解读,明确规定不管是在网络平台还是在经营场所,都必须明码标价,其中包含了旅行社、旅游景区、景区餐饮、景区商品和旅游住宿业都要“明码标价”,并且在住宿业中强调“避免因缺乏标准导致漫天要价,防止经营者在旅游者入住后以实行旺季价格为借口随意抬高价格造成纠纷,要实行淡旺季价格标准”。
这样看来,雪乡住宿业这样淡旺季分明的“明码标价”的确符合了相关规定,但随即就有游客提出质疑称“这是要堂堂正正宰客吗?”这样的价格符合规定吗?
9月30日,黑龙江省物价局还发布了《黑龙江省旅游价格行为规则(试行)》的通知,《规则》明确旅游价格包括旅游消费行、游、食、住、购、娱等。列入我省定价目录的旅游商品和服务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未列入定价目录的旅游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旅游经营者自主制定。根据《黑龙江省定价目录》的内容,景区住宿价格属于经营者自行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市场调节价。
也就是说,景区的住宿定价都是市场自主定价,只要明码标价,不高于备案的价格,价格监督部门就不会进行干预。按照国家统计局网站的说法,政府不能对价格形成进行任意干预,但可以通过对经营者价格行为的规范,间接调控市场价格,促进市场调节价的合理形成。
明码标价也要看消费者是否买账
实行明码标价本来是要证明雪乡不存在价格欺诈的正面案例,但却再次让雪乡陷入舆论的漩涡。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不听取消费者意见的定价非常不利于景区和管理者的形象。一般来说,景区内的住宿价格会比景区外高一些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但是也要看景区住宿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不是一味放大景区价高的逻辑。的确有不少地处景区的精品民宿定价较高,独特的景色和建筑特色也让不少消费者愿意“买账”体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旅游业专家王兴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好的民宿价格上千元的情况也很正常,但要看民宿的环境和位置是否符合价值,明码标价之后,游客也可以选择不去住宿,这和价格欺诈不同。定价的高低要看当地的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如何,定价上去了,还是要看消费者买不买账。
雪乡的景区住宿定价是否合理也要看其成本价格是多少,备受争议的“炕”位价格380元/天,考虑住宿的建设装修成本、布草成本、人力成本以及位置因素、淡旺季因素,这样的定价难以站得住脚。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赵焕焱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个定价显然是违背了成本核算的结果,完全根据供求关系。这样的价格不能得到消费者的满意,也不能持久。”
目前,社交网站有不少网友表示“不去不就行了”、“明码标价这么贵,意思就是爱去不去,那我们不去还不行”等,这样的评价回馈值得雪乡管理者思考。
延伸阅读:《中国旅游报》:冬季旅游如何优质优价?
近日,雪乡对景区酒店和部分旅游项目最高限价进行了公示,一些网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定价过高,有媒体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雪乡的“明码标价”错了吗?如何更好满足游客的冬季旅游需求?业界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怎么看?
定价问题需要客观看待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丽云表示,对于雪乡类冬季热门景区,旺季价格走高背后是游客对冬季旅游产品的旺盛需求及市场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北方冰雪城市和南方海滨城市的冬季价格高涨由来已久,究其根源是国内冬季旅游供给不足所致。雪乡价格是市场经济下供求规律的直接显现,也是我国冬季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客观显现。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窦群认为,近几年,有更多消费者关注冬季旅游产品的价格和服务是一件好事,说明我国冬季旅游者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并在形成了一定的刚性消费欲望。“之所以一些消费者感到价格高,是把同样价格的消费和国外的高端产品、服务相提并论。日本的滑雪经常和温泉等度假产品捆绑销售,价格远远高于一般观光旅游的价格。我认为,这种类比需要更加理性,它们本身是不可以互相取代的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认为,从企业角度看,经营稀缺性资源也是有合同年限的。为在一定期限内收回成本,企业依法定价、明码标价是市场行为,合乎市场规律。具体到雪乡,这个资源是国有的,带有公共属性,企业只是获得经营权,因此其经营行为也要体现公共属性,政府应对其加以引导和调节。
丰富供给提升服务是根本
雪乡问题引发了业界思考,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冬季旅游市场,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丰富供给、提升服务是根本。
本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冬季旅游产品供给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丰富冬季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冬季旅游需求”。
对此,各地积极响应,推出了一系列冬季旅游产品及优惠措施。如广西制定了2018“山水暖你壮乡等你——冬游广西”联合促销活动方案,推出四大优惠和两大奖励措施,优惠措施涉及景区门票、旅游航线、自驾游、旅游饭店、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多方面;陕、甘、宁、青、新和兵团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神奇西北”2018-2019冬春季旅游联合推广协议》,将在冬春季旅游产品设计、推广、联动、共享方面全面合作,以最大的优惠措施和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游客。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副总裁、旅游行业首席分析师贺燕青认为,雪乡经过多年开发,旅游项目和服务越来越成熟,规划也在不断完善,当前对于雪乡来说,应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且顺应国家鼓励冰雪运动和旅游的政策方向,为我国冰雪运动和旅游的普及做出贡献。
科学定价才能长远发展
贺燕青认为,旅游价格是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问题,雪乡在经过年初的整改后,价格透明度和规范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部分项目性价比偏低的情况。构建健康和持久的价格体系,是促进冰雪旅游发展和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方面。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认为,在我国特定经营场所采取高价策略比较普遍,比如山脚1瓶矿泉水与山顶1瓶矿泉水的价格差异很大。旅游产品主要以服务为主,明码标价主要是行业指导价,关键看成交价格,如星级酒店的水牌价和实际交易价相差巨大,但如果质价不符,游客会用脚投票,迫使价格向价值回归,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调节行为。建议相关管理部门、企业配套一些平价冰雪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
在此次雪乡定价事件中,有网友以雪乡的价格与国外冬季旅游产品价格做对比,国外冬季旅游是如何定价的呢?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史达曾对加拿大冰雪旅游项目做过了解,他介绍,加拿大的冬季旅游发展较早,较为成熟,以安大略省阿岗昆省立公园为例,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去体验狗拉雪橇、冰钓等特色项目,当地旅游产品采取“套餐形式”,各套餐内容在网上都有详细说明;住宿分为高、中、低档,一些高端产品配有户外温泉池等;景区内餐饮价格比其他地方略贵一点,但价差很小,网友评论很少涉及价格问题。
贺燕青指出,出境冰雪旅游产品包含了较高的往返交通费、住宿费等。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我女儿正在北海道游玩,她说,往返北海道机票每人6000元,因此在交通费用方面,国内游的优势还是明显的。住宿费用和滑雪等旅游项目根据不同情况而异。”
舆论对雪乡定价事件的关注,为业界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各方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有益于冬季旅游乃至旅游业发展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