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已删除** >>景区管理

武陵源:从“深闺佳人”到名达世界

来源:中国旅游报

湖南武陵源,不仅是一道地质奇观,更是一个人间奇迹。


沉寂了3.8亿年的武陵源,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拥有1家5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开发了300多处景点、6条精品旅游线路,“绿水青山”终于变成了“金山银山”。


30多年成就巨变


1980年,当代国画大师吴冠中在张家界国有林场采风的作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失落的风景明珠》,让张家界美景广为世人所知。但那时的游览条件极其艰苦,旅游体验并不完美。


1985年,株洲市民罗频和新婚妻子慕名来到张家界(现为武陵源核心景区),开启了一段浪漫的“蜜月之旅”。他回忆,当时通往景区的交通极不便利,要经多次转乘才能到达。进入景区后游览全靠两条腿,而道路又大多为沙石路和石板路,“出门前新买的一双凉皮鞋,仅3天就面目全非,后来是用胶布固定才走完全程。”罗频说。


但当时留下的一张张以蓝天为幕、以奇峰石林为底色、无须修饰的“结婚旅拍照”,成了罗频夫妇最珍贵的记忆。时光荏苒,罗频夫妇已经人到中年,如今的武陵源核心景区也在这33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蜕变。


近年来,武陵源区投资近10亿元,扎实推进包括游步道、厕所、服务站、安全防护设施、游客服务中心改造提质以及信息化建设在内的“核心景区六大提质工程”。


相比过去崎岖的山路,如今游览武陵源已经非常“舒适”。目前修建了70多公里的景区公路,金鞭溪、袁家界、黄石寨、天子山等景点修建了总里程达7万多米的游步道、1万多米的安全护栏;天子山、黄石寨、杨家界3条索道、十里画廊观光电车和百龙天梯等先后投入使用,游客再也不用花几个小时爬山走路;建设了46座高A级旅游厕所,大大提升了如厕的舒适度;设立了800多块中、英文对照的标识标牌,方便国内外游客游览。


森林公园游客中心、袁家界游客咨询中心、吴家峪游客中心已先后启用,里面的导服、餐饮、休憩等功能一应俱全。目前,杨家界游客中心正在规划改造,天子山简餐厅也正在完善中。


游客满意率不断提升


30多年来,武陵源区全区旅游服务基本实现了无重大旅游投诉,游客满意率达99%以上。


“服务精细化的关键在于人。”武陵源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以下简称张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郑小胡介绍,武陵源区不断引进高学历及小语种人才参与景区管理服务,坚持每年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管理、服务、安全、政策法规及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武陵源区还开展诚信酒店、诚信餐馆、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同时行业竞争机制也被引入景区管理中。黄石寨、金鞭溪管委会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吴家峪门票站荣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以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省党代表袁谋文命名的“袁谋文党代表工作室”,因团队的热情服务、精炼业务而深受游客喜爱,成为武陵源甚至张家界的旅游名片。今年暑期以来,袁谋文党代表工作室共为海内外游客提供咨询、帮助等细微服务5000余次,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


当地还深入开展“平安满意在张家界”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严格规范购物场所、摊棚摊点经营,严厉打击追客赶客、消费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2017年,景区攻坚克难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关停取缔违法违规经营场所199家,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设1.1万平方米。


2015年机构改革,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实行“区处合一”,组建了张管局,实现了统一管理,明晰了各自职责。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张管局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了景区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综合执法、应急救援等工作;全力打造“10分钟景区应急救援救治圈”“旅游速裁法庭”“检察服务旅游工作室”“旅游工商所”等服务机构,帮助游客解决困难、处理投诉和纠纷。


“世界上有很多完美的地质公园,但没有比张家界更完美的了。”今年7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兰迪·米勒博士对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所做的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世人遗忘到世人向往


武陵源曾经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被湖南省确立为省级贫困县(区)。建区初期的武陵源贫穷落后,与外界联系极少,是典型的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邮的“三不通”地区,本地居民主要以农牧业、副业为生计,产业结构单一,生活水平十分落后,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4.5万人口属于贫困人口。


随着全区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景区周边农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依托旅游业实现就业的人数持续扩大。如今,武陵源早已从昔日世人遗忘的穷乡僻壤成为世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20世纪“70年代末时特别穷,家里只能靠我在外面讨米度日。80年代初黄龙洞对外开放,我就在家门口煮茶叶蛋卖给游客,家里逐渐过上了好日子。”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黄龙路居委会84岁老人毛至光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史,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家乡的旅游开发充满了感激之情。


“以前种稻子,现在种风景。”天子山居委会老屋场58岁农民彭齐云对自己打造的“空中田园”十分满意。他说,他的“空中田园”特别有名,许多游客都是从外地专程到武陵源来看他的“悬崖农田”,而他也根据游客的需求,卖点自家种的黄瓜、梨、猕猴桃等农产品,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元不成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武陵源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数达到2万多人,其中从业人员超过1/4是本地居民。


2016年,武陵源区按照国家“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将精准扶贫与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依托山形水势和田园风光,因地制宜打造出一批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特色乡村,部分乡村华丽转身已成为外地游客青睐的旅游景点,一幅崭新的新农村画卷逐渐铺开。


9月13日,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陵源区委书记朱用文自豪地说,2016年,武陵源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016元、11000元,在湖南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成为湖南省三类区县中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区。“农村发展了,产业兴旺了,农民富裕了,武陵源正在掀起能人回乡创业就业热潮,武陵源人的未来会更美好。”郑小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