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协会动态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2018年12月23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研讨会”在北京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圆满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芳林、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凤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郑淑玲、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陈幸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中国代表朱春全、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区的代表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以及其他风景名胜区从业者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旨在落实十九大关于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要求,深入探讨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价值、功能和使命,以及风景名胜区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定位。聚行业之力,集大家之言为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声、为我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制建设”建言献策。

         

王凤武(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王凤武在会上致辞。他表示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任何保护地类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保护地。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息息相关。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近四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国务院设立风景名胜保护地是完全正确的,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国旅游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带动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风景名胜区百姓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指出在当前风景名胜区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必须坚持遵循习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明确提出的:改革的方向应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并代表全体风景名胜区会员单位提出一改四不改的意见和建议:

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的更换,有利于解决同一个地域,多部门管理、部门分割、地域分割和保护地碎片化的问题,这应该改、要坚决改。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对这项改革坚决拥护、全力支持。

但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名称、性质、功能和定位等基本方针和政策,则是属于“不该改、也不能改”的范畴,因此要坚决不改。在当前风景名胜区行业面临体制改革的重要关头,作为行业协会希望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听到景区的声音,理解重视他们的意见和诉求。

最后他表示相信中国风景名胜区在新的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中能够牢牢地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使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郑淑玲(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郑淑玲副理事长回顾了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之路,指出近40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陈幸良(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

陈幸良副理事长指出,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进一步研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风景名胜区体系是国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名胜区是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这次研讨会能为构建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做出努力和贡献。


孟兆祯(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兆祯院士以“中国风景名胜区的特色”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介绍了中国风景名胜区的语义学内涵、起源和传统哲学表达,概括了中国风景名胜区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提出了中国风景名胜区文化总纲、科学艺术、文脉传承等方面的突出特色。

杨保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保军院长以“千年一脉,其命维新——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价值与展望”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介绍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文化观,中国风景名胜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提出未来在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背景下,中国风景名胜肩负的使命和发展方向,并建议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风景名胜区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彭福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

彭福伟副司长以“国家公园体制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的目标和历程,以及改革中我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所面临的6大问题。从国家公园建立的意义、主要功能、保护要求、自然产权基础等角度强调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推动自然保护地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以科学态度、改革思维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和完善。

 

杨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教授)

杨锐教授以“中国风景名胜区:成就、问题与改革思考”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介绍了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起源和发展,指出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积淀了5000年的华夏文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指出风景名胜区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是数千年形成的极为珍贵的保护地类型,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为全世界提供了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范本。

 

唐芳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唐芳林副主任以“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探讨——兼谈风景名胜区定位” 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梳理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自然公园的特征,探讨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补充、各类自然公园为网络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了对各类保护地实施差别化的管控措施。


朱春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中国代表)

朱春全代表以“以保护管理目标基础的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 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介绍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有六类自然保护地的共同目标及各类保护地的不同目标,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类型与IUCN管理分类,以及相互对应关系,并对未来的保护地体系分类提出了建议。


 

陈耀华(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陈耀华教授以“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功能与当代使命” 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从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等角度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到底是什么,认为风景名胜区以自然文化融合为特征,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地,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国家的象征、思想的载体、精神的家园、文明的史诗四大历史功能,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的当代使命在于要成为和谐发展的典范、文明互鉴的使者、美丽中国的代表、美好生活的家园。

大会报告分别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和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秘书长周雄主持。

学术研讨环节,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甘伟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管理处处长左小平,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李金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贾建中,黄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处长刘一举,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局长杨永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总工程师束晨阳,原太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晓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副院长王忠杰,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院长林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院高工孟鸿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魏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教授董芦笛等1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最后,陈耀华主任做会议总结,他指出:风景名胜区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足迹,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为世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础上,应突出中国特色,强化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构建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风景名胜区为特色,其他保护区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此次研讨会是一次行业探讨,也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风景名胜区事业人的一次集体发声。

自1982年风景名胜区保护体系建立以来,一代代中国风景名胜事业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为中华民族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延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时期、新面貌、新发展,祝愿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改革”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也希望中国的风景名胜事业能够更加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