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示 >>公告公示

2018风景名胜区行业新闻TOP10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举措,意义深远巨大。风景名胜区作为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保护地,我们要正确认识风景名胜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总结风景名胜区近四十年来的发展实践,通过数据看风景,亦可为新时期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借鉴。

盘点2018年,风景名胜区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呢?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通过海鳗云大数据系统在全量互联网上采集了风景名胜区行业在规划、保护、影响力、运营四个方面的新闻资讯,根据新闻发布量、媒体权威性等角度计算得出了新闻传播排行榜,筛选去掉了一些相似或雷同的新闻事件,得到了传播力排名前10 的风景名胜区榜单。发布如下,以供参考。


Top1: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出台新景区规划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梵净山,贵州,规划,保护

传播力:7171

首发媒体:新华网

摘要:《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0)》提出,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破坏景观的项目,严禁乱砍滥伐、开山取石、毁林开荒,禁止超容量接纳游客。

解读:2018年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中国第53个世界遗产,申遗成功给梵净山带来了超高的人气,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游客。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在这时出台的总体规划中的内容有利于保护梵净山的生态环境,为梵净山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播路径图:

新华网在7月14号发布了这篇新闻,之后被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大众网、今日头条等媒体转发,在16号传播量达最高峰。截止到24号传播结束,该新闻持续传播了8天,共313篇新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Top2:生态环境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施工布置不得占用风景名胜区中法律法规禁止占用的区域

关键词: 环境部,地铁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

传播力:6322

首发媒体:法制日报

摘要: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地铁、轻轨、单轨交通、有轨电车交通、中低速磁浮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施工布置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中法律法规禁止占用的区域,要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相协调。

解读:生态环境部对于地铁轻轨遇风景名胜等敏感目标的回应,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于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在重要区域,保护是大于发展目标的。此次回应有利于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为今后的此类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传播路径图:

法制日报在5月02号发布了这篇新闻,之后在5月3号被中国网、东方网、人民网、央广网等媒体转发,传播量达最高峰,后续几天传播极少。16号传播结束,该新闻持续传播了5天,共217篇新闻。


Top3:逢节必涨广受诟病 景区如何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

关键词:门票经济,降价,依赖,产业经济,全域旅游

传播力:6196

首发媒体:光明网

摘要:旅游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现象,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在倡导全域旅游理念的今天,如何完善旅游全产业链,引导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转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开始下降,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程行云说,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成本构成不合理、不规范,承担了一些“额外负担”,如被用于景区外资源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开支,甚至被用于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开支等。专家指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将成为旅游未来发展的一大阻碍,门票经济看似维持了短期的利润和旅游经济规模,却限制了旅游市场在创新服务、提升旅游品质和周边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动力。

解读:门票价格一直是游客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影响游客出行决策的重要因素。2018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随后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导了具体工作的执行。国庆节前,各地已出台实施或发文向社会公布了981个景区免费开放或门票降价措施,其中5A、4A级景区占比超过7成。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的景区门票价格明降暗升,有的景区存在只降3、5元的情况,这说明了行政命令要求下的门票价格降低并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应该通过各景区不断优化提升自己的产品服务,增加其它收入,并且融入当地全域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中,通过对当地全域旅游发展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益。

传播路径图:

光明网在6月27号发布了这篇新闻,之后一直到7月4号才被包括今日头条、新华网、大众网、中国经济网等媒体转发,传播量达最高峰,随后几天传播量逐渐减弱。截止到7月9号,共有217篇新闻传播。


Top4:保护景区自然遗产呼唤法律“长牙”

关键词: 踩踏,环境保护,景区,地貌,涂污,责罚 

传播力:5288

首发媒体:工人日报

摘要: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过程中游客一些不文明现象大量存在,甚至有些行为已经构成了对自然、人文景观不可逆的破坏。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早已写入刑法,理论上,无论是造成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严重损坏,还是造成恶劣影响的以及抗拒他人制止的,都已达到入罪的门槛。但实际中那么多破坏景区的恶劣行径,却鲜有被追究刑事追究责任的个例。对此,有社会学专家指出,旅游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靠游客个人的“文明出游”并不能造就文明气象,还需要景区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监督,每一环都不能掉链。

解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归根结底还是处罚力度不够造成的,对于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中对自然环境或历史文物造成破坏的,各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处罚,这样才能起到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景区自然遗产的目的。


Top5:黄山风景区将启动有偿救援 违规被救助者将承担救援费用

关键词:黄山,逃票,救援,风景区,违规,有偿救援  

传播力:4791

首发媒体:北京青年报

摘要:最近几年,游客被困黄山紧急求助的事件时有发生。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逃票造成迷路等紧急救援原因也常常引发争议。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了解到,针对一些“任性”游客,黄山风景区将启动有偿救援。今后,违规逃票私自进入或不听劝阻擅自进入未开发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等情形求救的游客或驴友,将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

解读:近年来,游客未经批准爬野山或是进入景区周边未开发区域造成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部分游客还因此丧失生命。公安,消防,景区相关部门都耗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来应对这些情况,然而事后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所以这样的事情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了。黄山景区做出的有偿救援这一措施,应该会极大的改善这种状况,也为其他景区及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法规起到了引导作用。希望这一措施不仅节约了公共资源,更能够有效的保护游客的生命安全。


Top6:湖北:风景名胜区内围湖造田最高可罚50万元

关键词:围湖造田,风景名胜区,涂污,景物,侵占,保护,罚款

传播力:4490

首发媒体:新华网

摘要: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加强和规范风景名胜区管理,《湖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今年5月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填湖建房、围湖造田等活动,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

解读:通过罚款的方式应该能够更有力的杜绝破坏风景名胜的生态环境的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的第一屏障。所以,加大对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环境的处罚力度,对我们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op7:黄山景区试水游客实名预约制 减少购票排队

关键词:实名,黄山,预约,电子商务,购票,风景区 

传播力:4114

首发媒体:安徽日报

摘要:记者日前从黄山风景区了解到,该景区在省内率先探索实名预约制,加快实施“一站式”智慧旅游平台项目。从3月1日起,黄山景区将购票二维码逐步推广到机场、高铁站、酒店、票房口、集散中心等游客集散地,全力推进游客扫码入园;同时,在线上拓展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微信端、小程序等渠道,打通关联环节,实现全网预订、全业态服务,推动游客实名预约制的实施。

解读:黄山景区实行实名预约购票,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未来可做到游客根据已经预约的人数合理规划自己的行程,景区根据会到达的游客数量及时做好相关措施,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游客的出行品质及安全,值得各景区借鉴学习。


Top8:世界遗产的头衔带来了什么? 回访广西花山岩画和江西三清山

关键词:三清山,花山遗产地,景区,头衔,保护

传播力:3616

首发媒体:人民网

摘要: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世界遗产地已达53处,数量名列前茅。然而,一些地方也存在“重申遗轻保护”的现象。在经济效益和合理利用之间始终存在着博弈,全球皆然。申遗成功后,过得怎么样?记者回访了广西花山岩画和江西三清山,看当地变化、听百姓心声。当然,这种回访更大的意义在于寻找、梳理、提炼当地在保护和开发中的探索和创新,目的只有一个:让传承不绝,呵护世界遗产所代表的人类更为永恒与久远的价值观。每年的世界遗产大会,都会重申世界遗产所代表的人类更为永恒与久远的价值观,对于这些申遗成功的遗产地来说,如何创新、有效地做好保护,是一道永远的试题。

解读:申遗成功之后自然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游客,也让当地在保护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更有效的保护了遗产地的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各地应吸取那些优秀的保护措施,让世界遗产,让美丽的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长久的保存下去。


Top9:防意外景区拧紧安全阀

关键词:保障,安全,黄山,游客,风景区,内蒙古,三亚

传播力:2980

首发媒体:人民网

摘要:暑期旅游季,多地景区综合运用科技、设施和制度,从海、陆、空各个角度,保障游客安全。安徽黄山风景区,建设雷电监测预警系统,避免雷击事故,并通过全员救助体系,及时救援受伤、受困游客;内蒙古草原、沙漠等景区,严格检查索道、车辆等设施,并设置边界网、防护栏等,让游客远离风险;三亚海边的景区,利用无人机巡查重点区域、提醒游客避险、投放救生设备,缓解警力不足,提高搜救效率。

解读:游客安全一直是风景名胜区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对景区声誉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游客前往游览的意愿。景区应该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安全保障措施,更应该在意识和制度上提高对景区安全的整治,只有全心全意的把游客安全放在更最重要位置,才能真正做到更安全的旅行。


Top10:河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禁止采矿

关键词:禁止,采矿, 河南省,名胜区

传播力:2735

首发媒体:新华网

摘要:河南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区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了谋划部署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河南省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矿产禁止开采区。

解读:划定禁止采矿区,是在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中做出的一项正确的抉择,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过去这一年中风景名胜区行业发生的大事件,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风景名胜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怎样如何在发展中安全的开展游览活动,怎样如何不依赖门票可持续发展,怎样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好保护的管理工作等等,是风景名胜区行业一直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保护仍然一直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只要只有在保护好当地原始风貌自然文化资源的情况下,发展的工作才能有意义。风景名胜是大自然和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要不能因为我们的盲目发展而丢失这一宝贵财富。

从本文所列的风景名胜区新闻TOP10可以看出,风景名胜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是遇到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持续改近的长效机制正在不断形成。从这些新闻的首发媒体上看,基本都是国家级的重大媒体,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相信,风景名胜区行业正在沿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