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示 >>公告公示

八达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获批

来源: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政府网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详细规划》(总体布局图)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详细规划》(长城规划保护图)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详细规划》(道路规划图)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对《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报审八达岭——十三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详细规划的请示》作出批复。批复称:“经审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详细规划》(2018年8月修订版)(以下简称《详细规划》)基本符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25年)》(以下简称《总规》),原则同意该详细规划。”,此《详细规划》是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成立后首个批复的详细规划,是自1982年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获批成立之后的第一本详细规划,也是北京市延庆区地区位阶最高的规划,规划总面积70.1平方公里,进一步丰富了延庆区城市品牌的内涵,为延庆城市形象增添了新亮点。

关键词:总体定位

  解决保护传承及生态利用的关系

  《详细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建设生态文明新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解决保护、传承、利用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作为引领,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总规》作为上位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统筹,注重重点地块建设,符合八达岭风景名胜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促进风景名胜区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精塑长城文化和延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要在《详细规划》的指导下,以加强保护传承为基本前提。保持其完整性、独特性,及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并以此为抓手,吸引游客观赏,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其次,把合理开发利用当作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价值,推动保护传承,增强生态资源的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力。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关键词:发展目标

  保护优先 可持续发展

  《详细规划》以“保护先行,适度利用;资源整合,均衡发展;形象树立,品牌打造;功能明确,布局得当;近远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以“切实保护长城本体及防御体系的真实性和规划区生态景观环境完整性的基础上,整合风景资源、控制建设强度、引导景观风貌、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化交通和游览体系、均衡规划区发展;重塑诠释中华民族精神与象征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实现规划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为规划区内的保护、传承、利用夯实有力基础。

  关键词:合理布局

  规划区功能优化 合理分级分类

  《详细规划》在确实落实总规中的分类、分级保护之外,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化。此次规划分为长城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服务控制区、缓冲发展区4类功能区。

  长城保护区:以保护世界遗产长城为核心目标,严格依据相关文保法规依法保护。

  生态保育区:在长城适当区域内科学安排森林游赏、体验类项目,合理组织游赏活动,充分发挥八达岭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合理分流登城人员,引导多途径、多角度欣赏长城,减轻长城保护压力。

  服务控制区:客观规划各功能要素,合理组织交通,控制人为影响,科学开展游赏,协调区域发展。

  缓冲发展区:镇区、村庄同规划区的连接区域,既要满足景观资源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又要结合村镇发展的需要,应甄别性地予以控制。

  关键词:生态资源

  生态资源专项保护 环境要求严格标准

  除要求文物保护应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长城保护规划、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相关要求执行,还需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切实落实。除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外,《详规》还对包括空气、噪声、水资源、卫生、视觉等环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保持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噪声级应低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规定的“特别住宅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噪声白天50分贝以下,晚上40分贝以下;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水体需达到国家《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1991)》A类标准、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1991)》B类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其它水体主要应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规划控制;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有关环境卫生法规以及《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加强规划区环境卫生和饮食服务卫生管理工作,以保证规划区清洁的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视觉景观和文化视觉景观,控制视觉污染源。

  关键词:以人文本

  居民调控有序 发展惠及民生

  规划搬迁型村庄为三堡村、石峡村、石佛寺村、岔道村;控制型村庄为帮水峪村。搬迁型村庄在居民搬迁后,部分可结合原有建筑设立旅游服务站,开展民俗体验、农副产品生产与采摘体验等特色旅游产业,发挥好长城旅游的接待服务作用,村址内外应按未来发展方向,立体配置自然植物群落,集生态与经济效益于一身。

  石峡村、帮水峪村地带以“生态农业休闲,民俗特色体验”为重点,建设规划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农业体验基地和民俗接待基地;岔道村依托明清古镇特色的民俗旅游边塞小镇,打造军事通商古镇旅游产业,走精品旅游路线,成为长城旅游产业中一处重要的景点,完善长城体系,有效增加规划区旅游价值,保障规划区均衡发展;石佛寺村做好规划区水关服务枢纽的后勤基地,为其提供旅游服务设施、长城文化展示。

  关键词:建设管控

  保护与利用双赢 自然与人文相融

  规划区约80%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为禁止建设区域;其余为严格控制建设区以及一般建设控制区(主要集中在功能分区中的缓冲发展区)。

  “禁止建设区”:按照《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及《长城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进行管理;严禁建设宾馆、度假村、房地产开发等各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和设施;除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外,严格限制增设与其无关的设施。

  “严格控制建设区”: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按照《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及《长城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进行管理;严禁在范围内建设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禁建设宾馆、度假村、房地产开发等各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和设施;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对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提出搬迁、拆除或改作他用的处理方案;限制机动交通车辆进入以及限制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不得安排旅宿床位。

  “一般控制建设区”:维护山区特色乡土景观,加强对建筑景观尤其是公路两侧建筑景观的控制,鼓励使用乡土建材,加强生态保护,鼓励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协调村镇同规划区协调发展。

  《详细规划》要求规划区内新增建筑面积不得超过2.7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和体量应遵循宜藏不宜露、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淡不宜浓、宜中不宜洋的“五宜五不宜”原则,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地方特色风貌相融合。规划区内居民点建设用地应当仅限于满足景区当地居民必要的居住、生活、生产等功能,适当兼容旅游服务用地功能,不得进行商业性房地产开发。严格保护耕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耕地用途、占用耕地开展建设活动。重大建设项目要依法履行选址核准程序。各项建设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设限高等指标不得突破规划确定的地块建设控制指标要求。

  关键词:有效措施

  精准功能定位 靶向施策发展

  规划区发展至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道城,一条路”成为规划区的最真实写照,游客基本集中于八达岭长城,关沟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以及服务、游赏等多重功能。为推进规划区旅游事项发展,本规划从交通、游赏、服务设施等多方面进行规划研究。

  道路交通实现规划区封闭式管理,完善规划区交通组织;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内外分离、层次清晰、选择多样的规划区交通体系;规划区内外无缝衔接,对外交通联系通畅;确保各个规划区合理有序的发展,加强各景点之间的联系;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景区,建设生态环保的交通体系,营建优良的游赏环境;建设与管理一体化进行,分期分批逐步实施。

  通过资源的重新评价和整合,整个规划区旅游发展总体定位为“两大主题、四大方向、五大转变”。两大主题分为“长城文化主题”和“森林体验主题”两大部分。四大方向分别为“文化旅游”、“森林体验”、“音乐展示”、“民俗体验”四个旅游产品发展方向。五大转变由初级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复合经济”转变;由中国知名景点向世界著名景区转变;由基础建设向品牌建设转变;由传统景区向数字化景区转变。

  规划区内旅游服务基地分为5类,分别是综合服务枢纽、旅游服务次中心、旅游服务村、旅游服务点和服务部。规划区内规划综合服务枢纽、旅游服务次中心、旅游村、服务点。综合服务枢纽为黑龙潭、水关,旅游服务次中心为滚天沟、林场场部,旅游村为石峡、石佛寺、岔道,服务点为帮水峪村、残长城、黄土梁音乐谷、丁香谷入口。

  关键词:严格落实

  依法依规落实 持续发力推进

  《风景区名胜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风景名胜区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等。《详细规划》是未来一段时间八达岭地区的发展纲领,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本规划用到底”,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明确重点,严格执行,加强对景区内建设活动的监管,做好前置审批、强化动态巡查,确保各类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详细规划》的要求实施,建筑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避免对自然景观和风貌造成影响。

  此外,《详细规划》还提出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景区管理职能,加强风景区管理机构的行政、土地、规划、建设、水土保持、文保等管理职能,赋予相应的行政执法权,健全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对风景区资源的保护,强化执法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