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行业资讯

迈步辉煌征程  奋力谱写黄龙发展新篇章

来源:黄龙景区

近年来,黄龙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遵循《风景名胜区条例》,大力加强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切实做好风景区保护、建设、管理、利用等各项工作。全力贯彻落实“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为梦想奋斗”的局训凝聚力量,按照“景区安全、资源保护、规划建设、环境卫生、市场营销、党的建设”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了景区在管理方面的不断提升,明确了黄龙发展思路,强化了品牌效应,夯实了发展基础,创新了景区发展理念,不断提高了黄龙景区的品牌知名度。

一路风雨,一路歌。黄龙景区按照“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了绿色发展的目标,给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旅游行业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文明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模范集体”等多项殊荣。

贴心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近年来,黄龙景区在多元化的发展下,实现了“服务景区”的发展目标,完善和加强了游客接待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并积极推广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推动黄龙景区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创优环境、服务在我”活动和“景区发展我有责、服务细节我尽责”的公开承诺,强调团队管理,倡导协作意识,打造集体竞争力,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开展优化软环境活动,确保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所功能完备、整洁优美、舒适便利;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省州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要求,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行了黄龙文创产品的IP设计、产品生产、推广运营及“舌尖上的黄龙文化开发工作。目前,开发了3类50多种文创产品,挖掘了“黄龙四绝”为主题的“瑶池盛宴”系列文化旅游餐,改变了单一旅游纪念品的现象和填补了黄龙文化餐饮空白的历史。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展现黄龙景区国际一流、国内顶级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数字化、信息化的全面提升,景区网络的全面覆盖,门禁系统的升级换代使广大游客享受到更加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其中,开展“无遗憾”工程,提供“无困难”接待,实施厕所、开水、咨询、寄存、氧吧、纸巾“六免费”服务,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提档升级,绿水青山展新颜

黄龙景区在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力度,在景区建设方面始终严格依照总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方便游客、以人为本、完善功能的原则,实施设施建设,紧紧围绕特色做好文章,突出建设的特色性和和谐性,力求精品化。“十三五”期间,完成项目8个,其中完成2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黄龙景区(黄龙沟)路灯工程、牟尼沟景区扎嘎瀑布景点入口改造项目,环境保护项目1个——黄龙国家地质公园牟尼沟园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灾后重建项目5个,包括黄龙景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松潘县黄龙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松潘县黄龙污水处理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松潘县黄龙垃圾处理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黄龙景区停车场改扩建项目。

回望黄龙景区的发展,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不断改造中,黄龙景区建成多项旅游设施,让游客在游览中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体验性,这极大地助推了景区黄金周旅游火红势头。

练好内功,景区管理出“新招”

“黄龙发展要做好提升文章,保护传承是基础,合理利用是方向,从而实现黄龙的永续利用、造福子孙、世代相传。”黄龙管理局书记、局长李为仁说。

近年来,黄龙把景区资源保护摆在了突出位置,采取了“分区保护、重点保护、分类保护和建设性保护”方式,对自然资源、植被生态、文化遗存等的综合保护,加快了景区数字化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开山采矿、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活植物行为,全力防范森林病虫害,建立了较完善的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和森林火灾扑救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景区禁牧工作力度。对景区、保护区禁牧范围内的放牧情况进行全面彻底摸排,并与松潘县政府和周边乡镇党委政府就黄龙景区、保护区禁牧相关工作多次进行了协调,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保护风景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以科研促保护。与西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开展景区藻类治理、钙化地质结构研究、彩池防渗生态修复、动物植物资源监测等各类科研及保护工作。与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30余家科研机构(学校)研究中心发起,成立了“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建立WAT国际论坛机制、建立科学与管理人员交流、科技项目合作与钙华研究数据共享机制。从全球尺度更好地研究、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钙华体与钙华景观,为人类的宜居性地球建立更加和谐的自然生态与环境。

如今的黄龙景区已将为游客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深入贯彻,为了有效提高了全员的整体素质,景区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服务技能提升培训,为景区提质增效练好了内功,实现了“无重大旅游投诉、无重大资源破坏、无重大安全事故”的三无目标,为保护黄龙各类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基固本,打造“平安景区”新名片

加强景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始终是黄龙管理局的重要任务。一是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做好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灌输;二是提升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景区的各个入口都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语,同时通过循环播放的语音来提醒游客旅游的纪律。此外,对游客的身份也会认真核对,切实做好景区的治安工作,实现了景区的安全生产平稳有序;三是日常治安防控措施高度落实,遇到重大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演习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景区工作全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管理局严格按照州文体局相关防控要求,在疫情防控方案的制定方面实现了动态调控,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切实保障了疫情期间景区的旅游秩序,鼓励游客在出行前做好充分的自我保护准备和自救、求救安排。

夯实队伍,党建工作出实效

管理局始终坚持党对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党委抓党建主体责任,着力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探索了一些适合景区的新举措好办法,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主要做法集中体现在六个“常”字上。

阵地常设。将原有党支部进行调整优化,抓住支部书记“关键少数”的号召,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进一步夯实了党建领导班子的体系,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奠定了基础;教育常抓。每月一次学习例会,每年完成一本读书笔记。由班子成员轮流讲党课、读案例、提要求,提供典型案例供党员干部学习。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加强内部调训和跟岗学习,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技能和素养。问题常找。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围绕景区重点工程、关键岗位、四风问题、懒政怠政等四个方面,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等形式,每半年查找一次突出问题,并建立整改台账,抓好整改。提醒常伴。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相互提醒真诚帮助;班子成员每年开展一次对分管部门的廉政谈话。风险常控。每年查找更新一次廉政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严格措施落实,有效降低风险或消除风险。作风常转。每月召开一次转作风抓落实的会议,查找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把“严实细快”四字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锻炼了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党员干部队伍。

发挥职能,稳步推进以法治区

黄龙景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和5A级旅游景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坚持协调发展,保护优先、建设并重,构建以生态、和谐和发展的产业体系,使黄龙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景区在违章违法案件的处理次数达到50起,处理违章建筑强制拆除5起,责令改正并处罚45起,这些有力的措施,不仅对破坏性的建设起到了警示作用,还较好地保持了景区的资源,优化了社会治安环境。

同时,黄龙景区本着解决县域旅游产业不足的问题,在发展中坚持解放思想,严格遵守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将“景区安全、资源保护、规划建设、环境卫生、市场营销、党的建设”作为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成立了景区检查工作组,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保障了充足的资金和人员,提升了景区执法管理力度,真正在管理上实现了严格依法

积极整改,优化景区环保新路径

一年来,景区管理局发扬“铁军精神”,以“铁的手腕”开展综合旅游秩序整治,多举措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整治各类“乱象”,为来景区游玩的各地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管理局有效解决了景区淘金沟一带因放牧活动污染涪江源、破坏生态、威胁森林防火安全的隐患,拆除了景区核心区12户牧民违规搭建的棚户和牲畜圈舍,组织保护区巡护和执法检查80余次,查处了2起乱砍滥伐案件;签订消防和森林防火联防安全责任书34份,开展森林防火巡逻检查和宣传300余次,走村入户100余人次,整改消防隐患30余处;垃圾污水厂全年累计处理垃圾371吨、污水47.75万吨,实现景区环境无污染、零排放目标。

华枝春满,东风正劲。黄龙景区每年平均为社区解决就业近300余人,有效提高了周边社区就业率。周边社区均通过发展旅游附属产业使经济上涨,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如今的黄龙景区,美丽经济如花绽放,景区管理局将拼出激情,倾力创建品牌景区,力求让黄龙的风景如画,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日益成为国际旅游胜地,奋力书写出时代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