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已删除** >>国外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监测体系(上)

来源:

国家公园的监测体系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这两种监测类型密不可分。社会经济监测的重点一般是人们对某个生态系统 / 物种的认识和态度,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依赖情况。生物多样性监测一般侧重于运用环境状况和相关生物的支持性信息对某个特定物种或生态系统进行监测。两者都可以让国家公园管理人员和利益攸关方了解某个特定场所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人类与环境变化、这些变化的相互关联,并帮助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改进管理,从而应对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的变化和威胁。此外,监测体系还包含绩效监测,即对管理成效的评估,涵盖评估管理手段、法律、政策、社区发展计划、捐赠项目和规划的成果等。

实施监测的一大主要目标是改善国家公园的管理水平,并保证其建立在对现状的深入了解和有效响应的基础上。国家公园的管理计划囊括了诸多目标,包括科学研究、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旅游业发展和当地人参与管理等诸多方面。监测可以为这些管理决策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用的信息,因而,监测体系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阐述国家公园监测体系的类别、特征、工具以及存在的意义,并介绍纳米比亚、 德国、美国国家公园监测体系的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考与启示。


国家公园监测体系

类别与特征类别与特征


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别: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别:


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别:

(1)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主要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以及植被。

其中,针对动物开展的监测内容主要有区系组成、种群数量、分布情况、行为特征和迁徙情况等。对植物的监测包含物种组成、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树干液流生理活动、 功能性状与物候信息等内容。对植被的监测则包括植被类型和覆盖度变化等内容。 

(2)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包含水文水质、气象、地质与土壤。针对水文水质可监测 水体水质的变化、地表径流量、水位变化和水系变化等。对气象的监测包括空气负离子 浓度、大气颗粒物浓度、气象因子变化(如空气气温、湿度、大气压)等内容。地质与土壤的监测内容囊括地质构造;土壤温度、土壤二氧化碳呼吸释放强度、重金属含量; 土壤结构、坚实度、pH值、有机质含量等。

(3)人类活动。监测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游憩及社区。对土地利用可实施工矿用地、 道路、桥梁及其他人工设施等监测。对游憩的监测涵盖生态容量、旅游收入及游客满意度等内容。针对社区开展的监测内容主要有放牧、挖药、偷猎、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割漆、 割竹、砍薪;社区人数、经济状况等。

(4)生态安全监测指标包含疫源疫病、自然灾害、病虫害和外来入侵物种。对疫 源疫病的监测包括禽流感、蚊虫密度及蚊虫组成、病原菌等内容。对自然灾害的监测涵 盖地质灾害、火灾、风灾等。对病虫害可开展害虫行为及危害症状的监测。对外来入侵 物种的监测包括入侵情况和危害状况。 监测体系拥有如下特征:监测成本低,监测成果具有高效性;推动国家公园管理人 员增强管理水平,并快速应对在公园内发生的新变化或新威胁;科研人员、非盈利性环保组织等可参与监测体系的设计与规划,因此监测过程较为透明,监测结果易被验证。 


监测工具

(1)快速评估方案(RAP) 非盈利环保组织保护国际制定了快速评估方案(The Rapid Assessment Programme  Approach ,简称 RAP),目的是收集生物信息,建立基线,为保护性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RAP 方法旨在快速评估高度多样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查明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确定 优先保护区域,加强社区参与保护管理,对当地科学家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培训, 并制定可持续管理政策。确定优先保护区域的标准包括:总体物种丰富度、地方特有物种的存在、稀有物种、濒危物种和生境条件。对 RAP 进行的调查通常局限于物种清单, 但有时还包括丰富的信息。 

(2)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技术原环境保护部于 2010 发布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相关技术规定(试行),涉及植物、 动物、淡水生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囊括了几乎所有相关物种门类,可供参考。 国际上最全面的参考资料是于 2005 年出版的《生物多样性方法指南:调查、评价和监测》。该指南提供了标准程序,使从业人员能够获得更精确的数据,更好地监测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状况,更有效地制定决策和采取行动。指南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规 划、方法选择、实验设计、抽样策略以及数据分析和评估。第二部分介绍了针对各种不同生境的调查、评价和监测方法。第三部分则是关于物种,在给各主要门类提供具体调查和 监测方法之前,提供常规方法的信息。指南适用范围覆盖了真菌、地衣、苔藓植物、水生 植物和藻类、维管植物、蜻蜓和豆娘、蝴蝶、大蛾、其他陆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蝙蝠和其他哺乳类物种。 2006 年出版的《生态调查技术》介绍了规划研究方案、抽样原则、调查方法;以及 针对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环境变量等特定的监测方法。 

(3)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METT) 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Th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Tracking Tool,简称 METT)用 于对保护地管理有效性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有望成为保护地工作人员使用的一种低廉、简单的现场管理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以提供保护地和管理进展相关的一致性数据。该工具旨在:识别保护地管理有效性的相关进展; 提供保护地组合相关基线数据,以便为工作人员在汇报和问责过程中提供支持;针对工 具开发和政策制定,确定数据组合趋势和优先顺序;鉴定特定保护地中的关键管理问题, 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识别跟踪步骤,尤其是现场跟踪步骤。METT 已被用来帮助追踪和监测世界银行 / 世界自然基金会联盟投资组合的进展情况。目前,全球环境基金会所有保护地项目都有义务使用这种工具。

(4)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cosystem Health Index,简称 EHI)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是否适合 为组成物种继续提供安全条件,确保组成物种生存并提供关键生态服务的能力,包括对于气候和其他变化因素的恢复能力。EHI 不是一项评估工具,它是一种反映生物多样性 健康状况的不断变化的指标,并可发挥以下作用:为保持或达到给定的健康水平提供一 个基线目标;可以用作衡量项目成绩和影响指标;能够表明项目成功和失败的具体部分, 并且允许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对具体措施进行修改;是对项目监测和评估(M&E)中的管 理有效性跟踪工具(METT)的补充。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反映了当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生态功能的能力。区域不同意味着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生态功能存在显著差异。任何指标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重要生 物多样性的栖息地适合性评分;重要生物多样性的状态;以及更为广泛的环境背景。依据这些指标,保护地管理者可以识别外部环境中威胁生态系统健康的风险,虽然在物种栖息地或特殊状态条件下可能无法立刻反映这些风险。这些指标包括外部开发威胁等级、对有效法律保护的应用水平和预算等。

(5)空间监测和报告工具(SMART) 空间监测和报告工具(The Spatial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Tool ,简称 SMART), 旨在改善在已建立的保护地和管理区的反偷猎工作和整体执法效率。SMART能够收集、 储存、交流和评估数据,涉及巡逻工作的开展(例如巡逻的时间、访问的区域、覆盖的范围)、 巡逻结果(例如清除陷阱、逮捕)、威胁等级和其他执法活动。“SMART”结合了基于 尖端能力建设的管理工具和一套保护标准。当有效地用于创建和维持护林员团队、分析师和保护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流动时,SMART 方法可以有助于实质上改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6)生态旅游监测指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 2002 年出版了《保护区可持续旅游——规划与管 理指南》。该指南的主要目的是协助保护地管理人员和其他利益攸关方规划和管理保护地的游客娱乐和旅游业,以便旅游业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同时符合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和社区状况。指南中提供了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相关的定义、度量、管理和使用旅游数据等方面的指导。

(7)知识、态度和实践调查(KAP) 知识、态度和实践调查(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s survey,简称 KAP)是提供定量和定性信息的定量方法(用标准问卷的方式预定义问题)。KAP 调查能够揭示一些可能会对实施行动造成障碍或不利于行为改变的误解。需要注意的是,KAP 调查记录 基于“声明性”(即陈述的)“观点”。换句话说,KAP 的调查揭示了被调查者所说的, 但在所说的和所做的之间可能有相当大的差距。

(8)农村快速评估(RRA)和参与式农村评估(PRA) 农村快速评估(The Rural Rapid Appraisal ,简称 RRA)是在一个或多个社区中进行 的一项离散的研究(或一系列研究),在此过程中,多学科研究团队可有目标地研究一 系列被明确定义的问题。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简称 PRA)的重 点往往不在于信息,而在于如何让社区参与规划和决策。RRA和PRA将基于收集到的信息, 提供有关居民及其社区的见解,使项目能够:根据他们工作所在社区的需求和情况定制 干预措施;将问题集中在数量调查中,以补充定性研究;当收集到信息用于监测目的时, 细化方法和活动形式;改进后续活动,并评估结果以应用到以后的项目中。

(9)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助于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制图。遥感是生物多样性 监测的重要手段,能提供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信息。相较于野外调查,遥感作为生物多样性信息源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费用相对低廉,数据一致性高,并能得到及时、有规律地更新。遥感可以系统地提供地表覆盖的定时信息,这些信息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极有帮助。该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生境范围和条件监测,物种分布,不可持续管理、污染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保护地保护状况评估等。

(10)保护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的核心工具之一,特别是用于研究种群或物种数量变化过程和遗传多样性。保护遗传学通常侧重于对种群中遗传变异的研究,并可能暴露有害的动态,如迁移率低造成的地理隔离、有效种群规模低、本地物种与引进物种之间的近交或杂交。同时,遗传数据可以揭示种群之间的物理边界,识别适应当地独特环境的种群。遗传工具也可用于利用环境样本(即环境 DNA,eDNA)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 即通过鉴定环境样品(如水、土壤等)中的 DNA 属于哪些物种。eDNA 也是远程监测难 以发现的物种的有效方法,并可用于监测水样中入侵物种的存在。


意义

一、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信息。监测可以支持对可持续性农渔业产量和林 下产品利用率进行规划,帮助制定与资源区域划分有关的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利 用的可持续性。例如,通过监测,了解哪些区域允许利用、哪些区域应当严格保护,以 确保资源再生等。监测可以让管理人员确定特定的管理干预措施是否达成了预定的保护 目标,从而对管理措施进行相应调整。监测还有助于人们了解自然资源经济价值。这对 于需要如何合理地规划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者而言非常重要。 

二、确定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威胁。监测可以用于支持环境影响评估和风险评估,使 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潜在变化和威胁源头,并通过管理决策缓解或减轻其影响。监测还能让我们及时发现和治理可能威胁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三、跟踪人们对生态系统认识和利用的变化。要实现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 利用,往往需要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所带来的益处和价值的认识,同时需要制 定资源利用的规范。

四、规划并实施恢复活动。监测可以提供为濒危物种或受损生态系统制定恢复计划 所需的信息,指导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补植/再生有关的活动,而且能帮助确定人工恢 复的结果(成功/失败)。 

五、制定和实施基于科学信息的保护法律和政策。监测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决策者和 管理者至关重要,可帮助他们在掌握科学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最佳的管理决策,以实现 合理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 

六、发展生态旅游。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可以用于发展和促进生态旅游,特别是对旅游人数和允许旅游的区域范围进行管理等。生态旅游活动产生的资金和资源还可以投入到未来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管理中。

七、提升保护教育和公众意识。监测可以帮助制定教育和意识培育计划,增进人们 对关键物种或生态系统的了解。还可以促使公众参与监测,让他们有机会直接参与保护 管理并学习新知识。

本期阐述了国家公园监测体系的类别、特征、工具以及存在的意义,下期将介绍纳米比亚和德国国家公园监测体系的建设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