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长城能不能爬?专家:引导公众多视角了解长城
来源:人民旅游
近日,微博、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里,晒“野长城”美景的照片和视频层出不穷,不少游客沉迷于“探险”,不仅私自攀爬未开放段的长城,甚至还总结了各种“打卡攻略”,享受国家级文物保护“待遇”的长城,成了网红打卡地。
未开放的长城 也有游览攻略
长城是世界奇迹,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登上长城,人们不仅能够饱览壮美风光,也是顽强、勇敢品质的显现。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人热衷于攀爬长城,尤其是未开放的“野长城”。
爬“野长城”时,部分游客不仅展示长城壮美的景色,附上了打卡攻略,详细列出从哪个位置可以上山、攀爬路线、最佳风景点位、需要用到的装备等,一些攻略里还会配上手绘的示意图。
位于北京怀柔九渡河镇的撞道口长城,就是一段被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未开放长城。不少游客表示,相对其他长城,撞道口长城的城墙保存相对完好,徒步路程也较短,攀爬难度和危险系数都不大,所以成为众多市民游客的“轻户外首选地”。还有网友称这里是“适合初级徒步者的野长城”,既有完全原汁原味的古长城,还连接着经过完整修复的黄花城水长城景区,可以观赏到水库风光。
位于北京怀柔雁栖镇的箭扣长城,因奇险而成为众多游客挑战的目标。在一段旅行视频中,3名游客挑战攀爬著名的箭扣“天梯”,手脚并用,在角度近乎垂直的长城墙体上攀爬,通过第一视角拍摄长城的险峻,展示长城巧妙的建筑构造,收获5万多次的播放量。
未开放的长城 到底能不能爬
未开放的长城不能攀爬,早有明文规定。国务院发布的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长城保护条例》第十八条“禁止在长城上从事下列活动”中第六款规定,禁止“有组织地在未辟为参观游览区的长城段落举行活动”。
《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禁止从事下列危及长城安全的活动”中也进一步明确,禁止“组织游览未批准为参观游览场所的长城” ,禁止“攀登未批准为参观游览场所的长城”,从群体和个人两方面明令禁止攀爬未开放段长城的行为。
受保护的长城 被宣传成网红打卡地 这种现象应如何避免 专家这样说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多年来从事长城保护项目的研究,在她看来,市民和游客希望看到更多未开放长城的壮美图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北京的明长城多位于山势陡峭地段,由于年代久远,砖石砌体多有松动或坍塌,甚至一些点段长城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这些长城并不适合没有相关野外知识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游客攀登,不恰当的攀登,会对已经残损的长城带来更大的损坏,极端情况还会造成人员伤害,更不应该通过网络等渠道大肆宣传,吸引甚至组织不了解长城现状的人去攀登未开放段长城。不论是从文物保护方面还是个人安全的角度,都应该自觉树立爱护长城的意识。
汤羽扬分析,游客攀登未开放段长城的原因不仅在于“爬”,而是为了享受野外徒步活动,观赏人文及自然美景。她认为,可以调动长城周边的其他资源,整体考虑不同特色、不同长度的长城观光及户外活动步道,引导公众多视角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选择更多的角度观赏长城及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