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行业资讯

聚焦两会|关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代表们提了这些建议(二)

来源:人民政府网 国家林草局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式。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为自然保护地建设建言献策,一起来看看——

1.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高院院长王树江:推动国家公园立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王树江建议,首先应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在充分吸取国家公园试点经验基础上,将已经建立并经实践验证有效的制度机制上升为法律条款,先行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明确国家公园的内涵界限、设立标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运行模式、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补偿、公众参与、资金保障、法律责任等内容。其次,要修改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一是在明确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修订现行有关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二是对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中涉及国家公园相关要素管理的规定,也做衔接性修订。三是针对《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制定配套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以及相关标准、技术规程。

2.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加快立法为自然保护地建设护航

陈建军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建议。他表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而当前自然保护地建设还面临法律法规滞后、补偿标准低、生态保护与原住居民生存发展存在矛盾、执法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尽快统筹解决。

陈建军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快修订出台自然保护地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要求,完善执法机制。同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在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生态补偿、人工商品林赎买等,完善生态护林员制度并延伸到自然保护地内的原住居民。

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三步走”推动国家公园立法。

第一步是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明确国家公园的内涵界限、设立标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运行模式、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补偿等内容。第二步是修改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如《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对其中涉及国家公园管理的整合到国家公园管理条例之中。第三步是制定《国家公园法》,明确国家公园概念、基本原则、准入条件、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法律责任等基本内容,为建设和完善国家公园提供更高层次法律保障。

4.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闵庆文:建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应鼓励当地人积极参与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闵庆文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地调研,连续针对国家公园建设提出提案。他特别强调要重视国家公园内当地居民的利益,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制度”。

闵庆文提及了国家公园建设应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化利用。他说,“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物种、生态技术、地方文化,其保护和利用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将这些生态化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国家公园的建设路径有机地结合起来,会实现当地居民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关于国家公园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议,闵庆文提到要对当地居民利益予以足够重视。与此同时,一个切身关乎当地居民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应当对当地居民给予生态保护补偿,但目前这方面还很不够。

5.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林安:制定《国家公园法》

“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保护,将国家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期间,一直适用自然保护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公园设立后不再保留其他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建设亟待新的法律提供保障。”在全国政协委员林安呼吁制定《国家公园法》。

 林安建议,尽快制定《国家公园法》,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国家公园法应当明确管理机构、管理职责、规划设立、保护管理、公民义务、公共服务、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主要内容。

6.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侨联主席、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奕龙:把国家公园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

朱奕龙建议把长城、大运河、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基地。以长城国家文化为例,朱奕龙建议,研究要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过程为重点,呈现长城沿线各民族迸发出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意识,彰显以长城为轴线的独特文化带天然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朱奕龙还提出,长江文化研究要以“江河互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呈现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天然血缘联系。

7.在青全国政协委员马跃祥:进一步加大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力度

马跃祥建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委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凸显国家公园的“国家”属性,大力支持青海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8.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中国今后还将再建立40多个国家公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说,现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出走到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北虎又回来了,来了还不走了,虎啸山林的场景重现了。”杨忠岐说,经过几年的试点,2021年国家又建立了5个第一批的国家公园,其中包括大熊猫、东北虎豹、三江源等。今后还将再建立40多个国家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9.12省市政协委员联名建议: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性修复

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湖北、青海、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12省市的23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性修复。联名提案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共同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整治,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提案建议,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健全长江禁渔长效机制。建立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共保共赢机制,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完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基金,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推进跨省区、跨流域生态补偿。增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提案中列举出12项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在沿江各省市规划、实施和推进的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提案建议,将三江源生态保护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规划,加大源区退化草地、湿地、沙化土地治理力度,更好维护三江流域水生态安全。

10.安徽省人大代表: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表示,如今新安江生态补偿三轮试点收官,黄山市将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实现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歙县深渡镇党委委员、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浙皖两省共同建设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并统筹指导浙皖两省编制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方案,在上下游启动生态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适度增加生态补偿资金规模,鼓励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税收优惠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