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世界遗产

专家学者共议世界遗产保护,呼唤更多“青春同路人”

来源:新京报

8月7日,在202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圆桌论坛环节中,多位专家学者共议青年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表示,世界遗产的传承、保护、创新要呼唤更多“青春同路人”,只有有了更多“青春同路人”,世界遗产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圆桌论坛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部门主任景峰表示,希望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为契机,引领青年更积极地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北京市应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马里共和国代表埃德蒙·穆卡拉以《与青年一起保护世界遗产,来自非洲视角》为题发表讲话,认为一定要关心文化遗产,同时要关心社会福祉。他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一种转变,要面向未来,特别是让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年轻人参与其中,才能保障遗产在未来有人管理、有人保护,同时也鼓励他们多做科研,要对传统的实践和传统习俗、传统知识有更好的获取能力、保护能力。

“我们现在的工作除了保护文化遗产资源,还有培育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办事处推行多年的计划——青少年文物之友计划的培训课程,就是以此为目标。”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考古组一级助理馆长吴卓莹介绍,“每次有新的法定古迹加入名单,我们都会推出以青年为对象的活动,给他们介绍新的法定古迹。我们还有一系列的工作坊,用比较轻松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参与。”

杨越明认为,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青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先事项。如果把全球青年按照联合国15-24岁的定义划分,全球青年的数量在2021年是12亿,到2030年是12.9亿,到2050年是13.4亿。也就是说,尽管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青年人口占比或有所下降,但是其绝对值非常高。

“在使青年成为践行者的过程中,我们会从青年的三大特征出发,寻找青年‘打开’世界遗产的正确方式。”杨越明说,首先是好奇心,这有可能让青年成为世界遗产普遍的关注者。其次是创新力,青年的创新能力没有受到更多社会框架的影响,可能更加不拘一格。最后是社群力,社群力让青年能够成为世界遗产的行动者。“15-24岁的青年,他们的‘领地’就在数字时代。我们要让他们以更多元的方式来支持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