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行业资讯

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咬定目标不放松、聚力攻坚不懈怠

来源:扬州日报

炎炎夏日,和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夜间文旅消费:“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让市民和游客开启抢票模式;长春路上的“运河文化嘉年华夜市”绵延数公里,呈现出千灯照碧云的盛景;个园花局里的古风夜市、“红园·仙次元”的“红园生活节”嗨翻全场……

1660699661068.png

“夜经济”火爆的背后,是景区坚持“宜游、宜业、宜居”,努力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三宜景区”。

“咬定目标不放松、聚力攻坚不懈怠,坚定不移把自己必须做、应该做的事办好,努力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景区党工委书记沈伯宏表示,景区正深入践行发展为要、招商为本、项目为王、服务为魂、税源为基、责任为重的“六为”工作理念,以旅游休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构建景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景区担当。

更宜游

聚焦“白+黑”“食+住”“陆+水”,争做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示范区

楼台掩映、灯火摇曳,夜晚的瘦西湖格外窈窕迷人。聚焦唐诗主题,运用全息风扇、3D投影、AR换脸等技术推出的全新文旅产品——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正式开启,“光影绘唐诗”的盛景让游客流连忘返。

1660699726375.png

一墙之隔的长春路上,热闹的街市洋溢着欢声笑语,烟火气在湖畔升腾,唐代诗人徐凝笔下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盛景再现。

这就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魅力。

据介绍,景区多方整合旅游资源,策划打造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运河嘉年华”夜市、虹桥坊好运集·非遗夜市、华侨城梦幻之城等多个夜间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夜演、夜游、夜市“文旅夜经济”三部曲。

“充分发挥景区文旅产业主力军作用,准确把握文化旅游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以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进一步拉长产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沈伯宏介绍,景区精细谋划文旅融合,聚焦“白+黑”全天候畅享、“食+住”多业态发展、“陆+水”全范围覆盖,争做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示范区,助力扬州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以来,景区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基础设施工程全部竣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红园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景区宜游魅力更加彰显。

沈伯宏表示,下一步,景区将围绕“四季旺游”主题,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会展旅游等特色旅游新产品;进一步完善长春路沿线旅游全产业链,打造环瘦西湖酒店集群和“世界美食之都集中品鉴区”;高水准构建以古运河为骨干的城市旅游体系,将古运河众多景点和运河遗产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努力把扬州段打造成大运河“最精彩的一段”。同时,统筹景区景点、餐饮酒店、商业街区资源,统一包装营销,实现从景点单独营销向城市全域营销转变,打响景区旅游品牌。

更宜业

坚持产业立区、创新强区,打造投资兴业新高地

8月5日,景区举行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活动。观摩团一行先后来到华侨城梦幻之城、瘦西湖健康驿站、国药控股二期、大运河非遗文化街区等项目现场,一路走一路看,项目建设热潮扑面而来。

1660699759312.png

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是景区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上半年,景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2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列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为5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列全市第二。

“要跳出景区看景区,跳出当下看未来,以更高标准立标杆、在更广范围找坐标。”沈伯宏表示,景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创新强区,精准把握长三角资源要素溢出、珠三角产业契合度高、京津冀央企国企集聚等特点,聚焦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持续招引一批支撑性项目、建成一批孵化器平台、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快构建以“科创、文创、大金融、大健康”为主导的景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北大科技园是景区首家入驻的科创平台,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已经聚集了70多家科创、文创、金融类企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瘦西湖基金小镇更是平均每月吸引10家企业入驻。“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优惠的产业政策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关键因素。”瘦西湖基金小镇负责人介绍,目前基金小镇已引入基金、投资企业共273家,注册企业管理规模总计300亿元,累计实现税收1.43亿元。

随着众多科创、文旅、金融项目不断涌入,景区正从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向高颜值的现代创新高地转型。

更宜居

聚力城市更新,打造“三大片区”,实施“三大行动”

船行古运河,驶过东关古渡,西转而入,便是北护城河。夏日炎炎,河上的玉器桥、联合桥、莱茵桥等桥梁已经整修完成,沿河北岸的天宁寺修缮、文汇阁复建、冶春园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作为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的首发项目,改造一新的“红园·仙次元”已经成为扬州网红打卡地。

1660699829618.png

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建设,是扬州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落实“让古运河重生”要求的具体实践。

北护城河的更新改造是景区城市更新的缩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功能完善、品质提升,让美丽宜居成为景区的鲜明特质。”沈伯宏表示,围绕打造展示“好地方”的靓丽窗口,景区全力推进北护城河、运河三湾和唐子城“三大片区”的开发建设、提档升级和融合发展。

据介绍,在北护城河,景区正系统谋划沿线文旅业态,建成一批精品五星酒店和文化度假酒店,打造水清、岸绿、街繁、景美的“新北护城河”;在运河三湾,不断丰富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经营业态,加快推进二期建设,打造兼顾文化、办公、商业、酒店、居住的高品质公共活力空间;在唐子城,围绕“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化总体方案,分区分类启动建设,探寻遗址保护展示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的方法路径。

同时,景区正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整治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和“城市精细管理行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全年城建项目任务,加快推进道路建设、雨污水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和城中村拆迁,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景区正加速奔跑,以一域干出精彩,为全局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