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景区客流不够,省委书记要求深刻反思“游客为什么不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8月14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率队在昆明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调研推动旅游业快速恢复。
在云南民族村,王宁强调,全省各景区景点要自觉遵守防疫要求、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共同维护和巩固来之不易的旅游复苏成果。 云南民族村作为我省老牌景区,基础条件不错但客流量不够,要深刻反思工作不足在哪?游客为什么不来? 要深入思考如何学习借鉴兄弟景区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断推出新的旅游形态,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省级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省内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云南发布
云南民族村占地1270余亩,在滇池之滨的俊山秀水间,按照1:1的比例,建造、还原了25个云南少数民族的村寨;保护传承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优秀而独特的传统文化。于1992年建成开放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主题景区。
云南民族村也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官方微信显示,其门票为90元/张,“云南人游云南”优惠门票60元/张。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07214
15日下午,云南网刊发评论称,“老牌景区不能‘倚老卖老’”。文中称,在各个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而“争妍斗艳”的同时,一些老牌景区却略显“佛系”。一时不被游客待见不可怕,怕就怕心态一直“老”下去,那就很可能彻底出局。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有昆明市石林风景区、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丽江古城景区等9个5A级景区。
对旅游大省云南来说,如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始终是重要课题。
今年上半年,云南共接待游客3.5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51亿元,分别增长3.2%、1.2%,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89.8%和75.5%。尤其是进入暑期以来,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热门旅游目的地人气火爆,“一半中国人在云南”一度登上热搜。携程数据显示,整个7月,云南相关搜索量环比6月上涨126%,旅游产品订单量环比6月上涨111%。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36320
另据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昆明实现旅游收入1190亿元,接待游客1.04亿人次。消息称,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趋稳向好,来昆游客数量稳步增长。尤其是高考、中考结束后,昆明旅行社接待量明显回升,景区游客接待量也随之上升。6月份,昆明主要景区接待量环比明显增长。其中,西山风景区环比增长63.24%,大观公园环比增长35.45%,石林风景区环比增长232%,星河温泉小镇环比增长590%。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两个利好政策影响,进入7月,昆明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云南还有更高的目标。不久前,云南相继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建设文化和旅游“双强省”,打造万亿级现代旅游文化产业。
到2025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10亿人次以上,文化和旅游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以上。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云南在基础设施、新业态新产品及旅游推广等方面,显然都还存在明显不足。在持续推动旅游业复苏同时,找准机遇加快转型,未来才能真正做强成支柱产业,实现长远发展。
延伸阅读——老牌景区不能“倚老卖老”
“云南民族村作为我省老牌景区,基础条件不错但客流量不够,要深刻反思工作不足在哪?游客为什么不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8月14日率队在昆明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调研推动旅游业快速恢复时讲的这番话看似平静,但足以令人红脸出汗。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人员流动受阻的严峻形势,云南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把文化和旅游工作放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全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云南全省共接待游客3.5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1.2%,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8%和75.5%。暑期,云南作为旅游大省,更是迎来今年以来的客流高峰。但在各个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而“争妍斗艳”的同时,一些老牌景区却略显“佛系”。
省委书记的话里批评的意味不难读出来。作为老牌景区本应在旅游市场回暖复苏的大背景下展现应有的担当作为,但客流量不够却成为问题,甚至需要深刻反思游客为什么不来,这样的表现着实让人“老火”。老牌景区底蕴丰厚、积淀丰富,有着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竞争中也有很多牌可以打。但如果不能把“老”的优势发挥出来,主动出击、创新而为,而是倚老卖老,守着老摊子、用着老招子,势必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人老珠黄”。一时不被游客待见不可怕,怕就怕心态一直“老”下去,那就很可能彻底出局。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满足群众文旅消费需求的可选项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景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老牌景区“要深刻反思工作不足在哪”,可谓一针见血。“游客为什么不来”不应从游客身上找原因,归根结底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是供需不对等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老牌也要勤拂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牌子常亮常新。另一方面,还得老瓶装新酒,通过旅游与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持续释放客流吸引力。
当然,老牌景区心态不能“老”,并非仅仅只是搞搞宣传、推推新品那么简单,还要有运营方式的与时俱进,以及理念的不断升级。在努力实现从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拓展、景观打造向场景营造升级、产品竞争向IP竞争延伸的同时,尤需以需求侧为落脚点,持续推进景区产品业态、服务体系、经营管理、发展格局全面升级,保持供给侧改革始终在线。惟其如此,方能让老牌景区越老越香、越老越有活力和吸引力。
今年以来,云南率先在全国出台文旅行业纾困帮扶13条措施和恢复发展20条政策,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又出台了27条指导意见,还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隔离险、退团险两个旅游险种,为团队游护航。好政策一大把,好机遇失之不再。老牌景区面对批评光红脸出汗显然不够,也该抖擞抖擞精神年轻一把,主动投入市场竞争拼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