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行业资讯

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小公园”变身“大景区”!

来源:扬州发布

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

作为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第一名片”,瘦西湖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和旅游资源,已转化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十年以来,景区锚定“世界级景区”这一目标,按照“护其貌、显其颜、保其韵、铸其魂”理念,在坚守与传承中一笔一笔绘制“新瘦西湖印象”,彰显十里长堤、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惊艳之美,让“好地方”的“第一名片”更加精致。同时,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机遇,高点谋划、高位起跳,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态价值加快释放,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扬州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窗口和重要增长极。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

“这十年,景区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育新机、开新局。”景区党工委书记沈伯宏说,咬定目标不放松,聚力攻坚不懈怠,心无旁骛地把自己必须做、应该做的事办好,在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景区担当。

格局之变

实现“小公园”向“大景区”跨越

1.jpg

▲秀美瘦西湖

把瘦西湖打造成“世界级景区”,让扬州真正成为中外旅游旅行者的目的地。当扬州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这一定位时,一个“新蜀冈-瘦西湖景区”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十年前,当时的扬州正值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2012年底,梅岭街道划入景区;2013年初,平山乡、城北乡和槐泗镇的一部分划入景区,景区面积从过去的6.67平方公里扩容到34.66平方公里,管辖人口达15万。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也是景区建设理念的一次全面升级。随着版图的扩大,市委、市政府全面拉开了景区建设的框架,大视野挖掘历史内涵,大手笔推进项目建设,大空间实施环境提升,景区由“小公园”迈向“大景区”的发展格局迅速形成。

过去,景区建设主要是腾让空间、涵养生态、整治环境。现在,景区要从更高层次,用国际眼光和全局思维来谋划发展,使之符合市民和旅游者的需求,让市民和游客充分享受景区建设带来的便利,更好地感受“世界级景区”的魅力。

2.jpg

▲宋夹城航拍图

近十年,景区先后投入50亿元,全面实施瘦西湖综合保护和扩容提升工程,恢复了宋夹城、万花园、傍花村等重要历史人文景观,重现了锦泉花屿、双峰云栈、万松叠翠等清代扬州二十四景,推进了瘦西湖公园南门环境整治、大明寺西花园景观提升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景区文化资源、文化遗址、文化景观得到全方位展现。

在此基础上,聚力运河重生、古城新生,景区全力推进北护城河、运河三湾和唐子城“三大片区”的开发建设、提档升级和融合发展。

3.jpg

▲北护城河(俞晖 摄)

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建设,是扬州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落实“让古运河重生”要求的具体实践。景区正系统谋划沿线文旅业态,建成一批准五星级和中高端商务酒店、游客驿站及沉浸式消费体验空间,打造水清、岸绿、街繁、景美的“新北护城河”。在运河三湾,景区将不断丰富大运河非遗文化街区一期经营业态,加快推进三湾健康驿站、大运河非遗文化街区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运河三湾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在唐子城,围绕“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化总体方案,分区分类启动建设,探寻遗址保护展示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的方法路径。

如今的瘦西湖,以其景观资源独特性、地域文化独特性、美感体验、文化积淀、和谐魅力、公众认可度六个方面的优势,成为“江苏最美的地方”,并上榜“水韵江苏·网红打卡地”。

融合之变

全域旅游发展打磨出“新瘦西湖印象”

清晨,到趣园品尝特色早点,然后租一艘摇橹小船,泛舟于波光粼粼的瘦西湖上。中午,在虹桥坊享受淮扬美食。下午,信步登上平山堂,于大明寺感受扬州深厚的宗教文化。傍晚时分,骑行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一天的游览还未尽兴,晚上再去夜游瘦西湖,逛逛长春路的夜市,痛痛快快泡一次温泉——这就是如今令游客和市民向往的“瘦西湖生活”。

这样的惬意生活背后,是十年来景区遵循“宜游”要求,精工制作、精细打磨出来的“新瘦西湖印象”。

旅游业是扬州永久性基本产业,也是景区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十年来,景区围绕“世界级景区”建设,充分发挥文旅产业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三都”品牌影响力,争做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示范区,努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景区以文旅资源为核心,打破“门票经济”模式,以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白+黑”全天候畅享、“食+住”多业态发展、“陆+水”全范围覆盖,吸引了一批央企、行业巨头、服务业品牌落户,构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由单一观光型品牌形象向观光体验与度假休闲一体转型。“过去看园,看风景;现在能旅游、能度假、能体验。”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4.jpg

▲运河文化嘉年华活动

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景区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举办春季美食大赏、运河美食节、“扬州的夏日”系列美食活动;不断丰富夜演、夜游、夜市“文旅夜经济”三部曲,策划打造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运河嘉年华”夜市、虹桥坊好运集·非遗夜市等多个夜间消费场景,成功创成瘦西湖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环绕瘦西湖酒店集群;完善景区内外慢行交通系统,构建友好易达的交通网络;推出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会展旅游等特色旅游新产品,创新开发“瘦西湖游礼”文创品牌……

5.jpg

▲瘦西湖夜市(刘江瑞 摄)

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整合,景区实现景点由少到多、由多到好、由好到新的转变。目前,共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7家,基本涵盖了市区范围内最核心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框架全面拉开。

现在,景区正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进一步拉长文旅“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全面打响“运河十二景”品牌。

创新之变

加速向高颜值的科创高地转型

8月6日,景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会上,景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序时1.5个百分点;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7个列省市重大项目基本开工,年度投资完成率5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列全市第二。

这些年来,景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2020年全区实现GDP83.55亿元,是2015年的1.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4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固定资产投资85.12亿元,是2015年的2.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6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多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这一巨变,是景区紧紧围绕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实施产业立区、创新强区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聚力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样板区的生动实践。

经济发展质态好不好,关键看有什么样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来支撑,有什么样的大项目好项目来落地。十年来,景区人“跳出旅游看发展,跳出当下看未来”,着眼产业基础、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培育形成以科创、文创、大金融、大健康为主导,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会展经济、物流经济为重点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景区拥有市区最核心的旅游资源、最便利的交通设施、最优美的办公环境,这些都是我们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助推器’和‘加分项’。”景区管委会主任刘卫国介绍,精准把握长三角资源要素溢出、珠三角产业契合度高、京津冀央企国企集聚等特点,着力招引一批支撑性项目、建成一批孵化器平台、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和产业研究平台。

北大科技园是景区首家入驻的科创平台,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已经聚集了73家科创、文创、金融类企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瘦西湖基金小镇更是平均每月吸引10家企业入驻,目前已引入基金、投资企业共273家,注册企业管理规模总计300亿元,累计实现税收1.43亿元。

“腾笼换鸟”“开笼引凤”,景区沿瘦西湖路景观大道建成了花都汇商务中心、官河商务中心、中桥慧谷等30万平方米园林式楼宇载体,逐步形成了以瘦西湖路为轴线的“旅游+金融+科技+康养”现代服务业产业圈层。

今年,占地110亩的服务型机器人研发应用集成中心项目即将实质性开工建设;枫叶小镇奥特莱斯(扬州)项目、三星健康创业园、联东U谷科技创新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

随着众多科创、文旅、金融项目不断涌入,景区正从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向高颜值的现代科创高地转型。

模样之变

坚持生态发展建设美丽宜居新景区

6.jpg

▲瘦西湖 (黄培 摄)

站在熙春台远眺,一条由绿树、碧水、青瓦勾勒出的优美曲线,将人们的视线带向天际,流畅舒展。如今,游客来到瘦西湖,无论从哪个地方、什么角度眺望天际线,都看不到一处现代建筑。这条天际线,景区人已经守护了30年。

著名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评价:“瘦西湖是目前国内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景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规划专家张锦秋也感慨:“行走在一处城市景区,看不到一幢高楼,这在现代城市里简直是个奇迹。”

在风起云涌的城市化浪潮中,景区并没有被眼前利益所蒙蔽,生态保护成为最优先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生态、旅游、休闲功能的叠加,为市民和旅游旅行者营造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生态空间。

景区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抓手,努力打造美丽扬州的景区样板——

如今,景区的天更蓝。持续开展“小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在全市率先建成规模餐饮单位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守护“气质”景区。景区的水更清。先后投入10多亿元,完成唐子城护城河、官河、北城河、槐泗河、老槐泗河、老人沟等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区域内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启动瘦西湖清淤疏浚工程,累计清淤38万立方米,形成了具有个性魅力的瘦西湖水系新景观。景区的地更绿。先后关停5家化工企业,实现化工“清零”目标,实现土地开发利用环节土壤污染“零风险”。

十年来,打造“世界级景区”的美好愿景正逐步落地,美丽宜居新景区在34.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映照出幸福模样。

但景区人并不满足,他们正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整治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和“城市精细管理行动”,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