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行业资讯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守两山青绿,护一江东流

来源:

12月10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是一项旨在成功保护自然的全球运动,会根据全球适用的严格标准对“管理有效、治理公平、对人类和自然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的自然保护地进行认证。据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是迄今为止贵州唯一的入选地。

黄果树-黄果树大瀑布 摄影:李贵云.jpg

瀑声震天!走进黄果树景区,未见其身已闻其声。以往,游客远远就可以看到雄奇壮观的大瀑布,如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树挡住了视线,非要走进了才能一窥全貌。

“青山叠翠,河水涛涛,堪称一曲山和水的绿色交响。”在世界著名大瀑布面前,游客纷纷赞叹。

这曲山水“绿色交响”的背后,是黄果树多年来对绿色生态的执着追求。

事实上,黄果树曾吃过“生态差”的亏。

早在1992年,黄果树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但是,由于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质量差、“半边街”人工痕迹过重等原因,在第一轮考察中就被拒之门外。

当时,黄果树的森林覆盖率只有7.2%。而黄果树瀑布核心区域“半边街”居住着900多户村民,村民楼房参差不齐,餐馆随处可见,与旁边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极不协调。

拥有世界一流的风景资源,却未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成了黄果树、安顺乃至贵州人心中的痛。

改变,势在必行。黄果树旅游区决定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就要抹掉“半边街”的“人工痕迹”。自2006年开始,黄果树旅游区启动实施黄果树“半边街”搬迁工程,历时8年,投资10多亿元,搬迁923户3000余人。

搬迁后,为恢复原生植被,随即实施“半边街”生态治理美化工程,投资5000余万元开展治理和美化,使得曾经“脏乱差”的“半边街”,华丽转身变为黄果树景区生态长廊。

近年来,为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景区扎实推进“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提升景区森林覆盖率。

“今天,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森林面积达20.9万亩,森林覆盖率66.31%,其中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5%。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黄果树旅游区林业绿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廖兴江介绍。“绿”起来的黄果树,还获评“全球低碳生态景区”称号。

如今,行走在黄果树景区,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多元的水流形态、奇特的生态植被,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黄果树的地质条件和优良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极为丰富的湿地小生境,为众多的湿地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成为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的家园。目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有维管束植物177科484属767种,其中湿地植物有50科78属121种。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红椿、翅荚木、喜树等。

黄果树陡坡塘景区《凤飞陡瀑》.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国家5A级景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等国字号生态名片,黄果树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绿色产业等,当地百姓实现增收致富。

在黄果树旅游区白水镇打翁村黄果种植生态园,绿油油的黄果树一片连着一片,宛如一幅生态山林画。“这一片原来都是荒山荒坡,如今都种上了黄果,全村一共有4000多亩。”村民潘永美说,黄果的种植,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也给大家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致力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自然保护地方面,贵州建立了种类丰富、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20年12月底,林业系统管理的全省自然保护地共有318个,总面积229.2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01%,包括自然保护区89个、风景名胜区71个、地质公园12个、湿地公园53个、森林公园93个。贵州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知生物物种24547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