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行业资讯

崂山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团队:打造“智慧大脑” 点亮景区“未来之光”

来源:澎湃-崂山发布

在崂山风景名胜区有一支信息化团队,他们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为引擎,用十六载匠心打造景区“智慧大脑”,构建综合可视化数据平台,破解了大客流安全管控难、运营效率低、服务体验弱等核心痛点,更将前沿科技融入旅游场景,推动崂山从资源观光向服务与数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跃升。由崂山区总工会和崂山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专题栏目《工会之光 山海匠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崂山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团队。

121.jpg

在崂山风景名胜区大河东客服中心,售票窗口外游客井然有序。窗口内,信息化团队的于侯康和同事正认真记录售票员对系统的新建议。这支团队的努力,让景区在2020年全面实现“一证(码)通”无障碍旅游,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售票员朱鹏工作了十年,亲历了崂山票务的“三级跳”。

崂山风景名胜区大河东客服中心售票员朱鹏:以前就是比如说游客买10张票,我们要盖10个日期章,然后如果游客丢票了也没法找,或者是我们想找这个游客也找不到,现在有了这个身份证票之后,一刷这个信息,游客能找到票,我们也能找到游客。

122.jpg

为了让游客“刷证即走”更顺畅,2022年以来,团队潜心钻研,打通了复杂的身份认证网络。全新的票务智慧平台让社保卡、人才码、电子身份证等多种凭证都能秒刷闸机。更厉害的是,1:N人脸识别技术让验证又快又准,真正实现“无接触”入园,旅游体验直线升级。

崂山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团队工作人员 于侯康:我们与人社局的工程师借助他们的社保卡读卡设备,在我们景区进行了一个多周的实地现场测试和实验,我们找到了一个能够快速打通社保卡和景区门票的一种路径,这样游客可以持社保卡或者是电子社保码,也可以等同于身份证原件,直接刷码或者是刷卡进景区。

123.jpg

交通拥堵、停车难是热门景区的通病。崂山更特殊:景区里散落着一万多户居民和七百多户经营业户。过去,区分村民、商户和游客车辆全靠人工问询,效率低、信息难掌握。信息化团队跑遍了每条进山道路,专门开辟“村民通道”,打造出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崂山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团队工作人员 辛梁梁:有了这个智慧交通之后呢,我们提前把这个旅游道路里边这些车辆的信息提前录入到系统,那么在当所有的车辆到达检验站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个车辆是不是里边的经营业户,还是村民,那么方便这个工作人员快速的放行,这样相当于就实行了一个封闭化的一个小区管理。

124.jpg

烈日下,辛梁梁和同事正仔细勘察,为新摄像头选址。视频监控是景区安全的“千里眼”。多年来,团队不断建设融合,崂山已织就一张覆盖2万路高清监控的“天网”。借助智慧化手段,克服高深林区无人、无电、无网的困难,将重点山片、山谷等林区的状况尽收眼底。

崂山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团队工作人员 王昭杰:我们的这个视频监控系统,它也有分了多种视频监控的类别,包括我们的普通高清夜视星光全彩,我们的鹰眼我们的人脸识别,还有我们的森林防火双光谱,双光谱防火监控等等。

从南线到北线,从海岸到巨峰之巅,每一个监控点的确定,都凝聚着团队成员反复踏勘的汗水,为游客和景区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信息化团队也经常为一些景区的突发任务做足技术支持和保障。

崂山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团队负责人 李东兴:我们这个团队整体,整体的人员的素质都挺高的,基本上都是从事计算机专业,有的擅长是硬件儿硬件儿维修,有的是擅长软件儿开发,甚至还有些是数据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且是就都有抱有很大的热情,都想着为景区的这种管理,服务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有这些智慧系统汇聚的数据,最终都“流淌”进崂山风景区指挥中心的三维数据中枢。它将海量视频信号、环境传感器数据、庞大的人脸信息,熔铸成一个动态的虚拟沙盘。游客去了哪、人流热力图、停车场空位、甚至“以图搜人”……这个“智慧大脑”都能瞬间响应。支撑这一切高效运转的,是背后一支仅有7人却技术精湛、充满热情的团队。指挥中心大屏上跃动的,早已超越冰冷数据,那是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温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