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协会动态

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筹备座谈会召开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2017年6月10日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要求,做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部城建司于2月16日在重庆市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由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主持,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以及21个省级世界遗产主管部门、我国遗产地管理机构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城建司对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背景情况以及活动安排初步设想的介绍,以及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单位对系列活动具体实施方案的介绍。与会人员一致赞同并支持活动安排设想,各省纷纷表示将抓好落实,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会议建议进一步突出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建议重点做好世界遗产突出价值和保护成就的展示,展现世界遗产对区域和社区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发挥正能量。建议活动面向全国风景名胜区、面向世界遗产预备项目作为参与单位、面向全社会公众、面向自然遗产地所在政府及领导;邀请国际专家参与,扩大我国世界遗产地的国际影响力。建议配合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多个层次的专题研讨会;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做好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和宣传,提升宣传效果;通过邀请公众免费参观、开展奖励活动等方式,增强系列宣传活动的公益性,扩大全社会对世界遗产的认知。

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强调,要充分利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置的机会,加强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宣传,请各地高度重视,配合部里认真组织抓好相关活动的落实。会议提请各省级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系列活动安排建议抓紧制定落实和配合实施工作方案,填写活动项目报名表,于2月28日前报城建司备案;组织提供有关活动需要的遗产地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素材,于3月15日前提交城建司。

附件:

1.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安排及实施方案

2.参加首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项目报名表

3.首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涉及遗产地名单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2017年2月20日

附件1    首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安排及实施方案


一、启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中国世界遗产30年纪念会

(一)主办和邀请单位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共同主办。邀请有关部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等国际机构和组织。

(二)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7年6月10日

地点:湖北神农架世界遗产地

(三)会议主要内容

1.有关领导及国内外专家学者主题报告

2.发布《中国世界遗产》图书

3.公布中国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4.举办小型摄影展揭幕式

5.向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颁牌

6.设立分会场

(四)实施单位

负责:城建司

承办: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

协办:住房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参与单位:各世界遗产省级主管部门、遗产地管理机构


二、举办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

(一)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7年6月开展,展期3个月

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

(二)展览内容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素材,通过平面、3D和模型等形式,突出展现中国世界遗产(包括11个世界自然遗产、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个世界文化景观、11个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3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促进公众对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事业的认知。

(三)实施单位

承办: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广阔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协办:住房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参与单位:各世界遗产省级主管部门、遗产地管理机构

(四)工作要求

各遗产地负责各自展位布展,并准备以下材料,于2017年3月15日前,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向城建司报送:

1.遗产地概况(300—500字)

2.展现遗产地突出价值的典型图片(15-20张,像素10M以上)

3.反映遗产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果的文字、图片(文字材料不超过1000字,图片不超过15张、像素10M以上)

4.代表性展品清单5-10件(展品尺寸要求可另行咨询)

5.视频资料:遗产地价值展示的高清视频、申遗过程中的视频记录、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成效的视频、领导专家对遗产地的相关评价视频等


三、制作《中国世界遗产》专题片

(一)专题片内容

向公众展示中国世界遗产的突出价值和3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促进公众对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事业的认知。

(二)制作方式

由各世界遗产地提供高清视频素材,请中央电视台编辑并播出。

(三)实施单位

负责:城建司、办公厅

协办: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参与单位:各世界遗产省级主管部门、遗产地管理机构

(四)工作要求 同第二项“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


四、编辑出版《中国世界遗产》图书

(一)实施单位

负责: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与单位:各世界遗产省级主管部门、遗产地管理机构

(二)工作要求

各遗产地准备以下材料,于2017年3月15日前,向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报送:

1.文字材料(word版格式)。包括遗产地申报文本、遗产地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意见翻译稿、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翻译稿,以及遗产地申遗历程和工作经验、保护和建设管理经验等材料。

2.图片。5张以上高清精美彩色图片,要求清晰、色彩饱和,图片精度为400dpi以上,图片尺寸不应小于15cm×15cm,存储格式为tif或jpg。


五、“走进自然遗产地”系列活动

(一)活动内容

1.世界遗产摄影展

2.网络视频专题直播项目

3.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互联互通纪念卡

4.“关爱遗产 为爱行走”公益徒步活动

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LED大屏联播网展播活动

6.“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体育赛事

7.各遗产地网站开展共同宣传

8.各地根据实际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分论坛

(二)实施单位

负责: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协办:各世界遗产省级主管部门、遗产地管理机构

(三)工作要求

1.各有关世界遗产地配合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做好相关系列活动。

2.各有关世界遗产地门户网站、风景名胜区网站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门户网站链接。


六、各遗产地开展特色活动

采取各种奖励措施吸引公众走进遗产地,各遗产地在遗产日当天设500个免费参观名额等活动,扩大遗产地宣传。


系列活动公众微信平台和联系人方式如下:

    住房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张溪琳、刘红纯  010-57811584(电话及传真)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朱  芳、刘  强  010-88315318、5360



附件2    参加首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项目报名表

附件3    首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涉及遗产地名单


一、世界自然遗产(11项)

1.黄龙(四川,1992.12)

2.九寨沟(四川,1992.12)

3.武陵源(湖南,1992.12)

4.三江并流(云南,2003.7)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第一期,2014.6第二期)

7.三清山(江西,2008.7)

8.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

9.澄江化石地(云南,2012.7)

10.新疆天山(新疆,2013.6)

11.神农架(湖北,2016.7)


二、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1.泰山(山东,1987)

2.黄山(安徽,1990)

3.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项)

1.庐山(江西,1996.12)

2.五台山(山西,2009.6)

3.杭州西湖(浙江,2011.6)

4.花山岩画(广西,2016.7)


四、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文化遗产(11项)

1.长城(1987.12,涉及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涉及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3.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涉及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4.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涉及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5.龙门石窟(河南,2000.11,涉及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6.明清皇家陵寝(2000.11,2003.7,2004.7,涉及八达岭—十三陵、钟山风景名胜区)

7.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涉及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

8.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1,涉及嵩山风景名胜区)

9.中国大运河(2014.6.22,涉及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10.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6,涉及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11.土司遗址(湖南、湖北、贵州,2015.7,涉及猛洞河风景名胜区)


五、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项,名单从略)


六、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中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项目(25项)

1.东寨港自然保护区(12/02/1996,自然遗产)

2.鄱阳自然保护区(12/02/1996,自然遗产)

3.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2/02/1996,自然遗产)

4.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29/11/2001,自然遗产)

5.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29/11/2001,自然遗产)

6.中国阿尔泰(29/01/2010,自然遗产)

7.喀拉昆仑-帕米尔(29/01/2010,自然遗产)

8.塔克拉玛干沙漠(29/01/2010,自然遗产)

9.梵净山(30/1/2015,自然遗产)

10.新疆雅丹(30/1/2015,自然遗产)

11.敦煌雅丹(30/1/2015,自然遗产)

12.青海可可西里(30/1/2015,自然遗产)

13.西藏雅砻河(29/11/2001,双遗产)

14.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29/11/2001,双遗产)

15.大理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29/11/2001,双遗产)

16.海坛风景名胜区(29/11/2001,双遗产)

17.麦积山风景名胜区(29/11/2001,双遗产)

18.楠溪江(29/11/2001,双遗产)

19.雁荡山(29/11/2001,双遗产) 

20.华山风景名胜区(29/11/2001,双遗产)

21.中华五岳—泰山扩展项目(包括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07/04/2008,双遗产)

22.天柱山(30/1/2015,双遗产)

23.井冈山—北武夷山(武夷山扩展)(30/1/2015,双遗产)              

24.蜀道(30/1/2015,双遗产)

25.土林—古格风景名胜区(30/1/2015,双遗产)


七、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项目(46项,名单从略)